如今装修行业同质化竞争很激烈,当**的装饰公司在设计、施工细节上下功夫来提高自己装修品质的同时,一些没有资质的小装修公司却仍在用极低的报价来吸引业主,让消费者掉入“低开高结”的陷阱。那么,装修报价有哪些陷阱呢?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陷阱呢?
一是化整为零。一些装修公司把一个报价项目分为多个单项来报价,如,将墙漆工程分成底漆、面漆等小项,每一小项看上去价格都不高,但加起来却高出“一大截”。
二是大数小报。把本来数量很大的项目故意少报,这样就会把总报价压下去,故意将预算表做得合乎消费者的期望,结算时却称当初的报价为基本价。
三是该报不报。在预算中故意漏掉一些装修必有的固定项目,如改扩门时,必须做的砸墙项目;做地热时,必须做的原暖气拆装工程等。由于预算事先不做,施工时又不得不进行,装修公司就达到了“坐地加价”的目的。
四是故意乱报。故意把一些已经淘汰的工艺或做法写进预算中,业主不接受,必然要提出修改,一旦修改,装修公司就要“坐地加价”。
五是重复计算。做预算时,故意混淆计量单位,把一些项目的算法改为不常规的算法,掩盖重复计算的真相,致使结算时总价成倍增加。如计算墙面涂料面积时,将要拆除的和改其他装饰的墙面一并计算,重复计算总价;改电项目时,按电线管路长度报价,实际却按管内电线的长度计价,如果管路里面有3根电线,总价就要翻出3倍。
六是不标明细。装修工艺比较复杂,采用何种工艺又与主材相关,主材明确后,工艺是很难修改的。有的装修公司在报价中故意突出工艺做法,却把主材模糊化,而实际施工中才提出主材选择方案,进而随意提价。
七是笼统报价。多发生在简单家装工程中,故意笼统报个价,而在实际装修中,却派生出多个“不在报价内”的计价项目,令消费者大花冤枉*。
八是工艺修正。在合同中约定工艺价格后,装修人员施工时常以原工艺不合适,不如某某工艺合适为借口,诱使消费者改变原工艺,以达到比合同约定的工艺更省*、更省工的目的。然而,在结算时,仍按原约定计算总价。
针对上述情况,**们建议消费者:一要邀请专业或有装修经验的人士协助审核预算表;二要与装修公司签订“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,**预算效果**实现”的书面合同内容;三要按照上述提示的各种情况与装修公司做法对号入座,同时要求装修公司签订书面**,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。
免责声明: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、真实性和准确性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,我们核对情况属实,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。[删除申请]
温馨提醒:创业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,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、多了解,降低创业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