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D照明"叫好不叫座"如何打破LED产业发展桎梏?

2014-05-12来源 : 互联网

【高工LED综合报道】2月中旬,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公布了《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》,明确提出:到2015年,60瓦以上的白炽灯将停止生产售卖;LED照明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%左右,2015年将达4500亿元,其中LED照明应用产品将达1800亿元。

一时间,国内LED照明产业无不欢呼雀跃,仿佛已然迎来了LED照明产业“*好时代”。

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?一份规划就能打破这一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吗?事实上,只有当这一产业打破发展中的若干桎梏,也许才会迎来春天。

尴尬现状

灯价太贵成瓶颈绿色照明不叫座

LED照明产品的“命门”也很明显,就是价格太贵。记者在苏州市区某大型装饰城的灯具店里了解到,一个江苏省财政补贴品牌的8W节能灯,零售价格8.6元,如果赶上财政补贴**活动,本地居民每人还能半价购买不超过10只节能灯;而同一品牌3W规格的LED灯亮度差不多,市场零售价却要50元左右一只,两种光源的价格相当悬殊。“8W节能灯家里一般都要用到一二十只,一个灯多了三四十块*,装修时一次投入还是挺‘咬手’的”,营业员告诉记者,“LED灯是省电,可居民买灯省下来的*当电费不知能用多久了。”该品牌灯具经销商透露,目前他们在苏州市场的销售中,传统节能灯占了近一半,而LED灯只有不到一成。

叫好未必叫座,****的产品在市场中遭冷遇并不鲜见。更环保、更节能,对社会整体运行更为有利———LED灯的这种特点,在经济学中被称之为“正外部性”,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,“正外部性”会使市场生产的量小于社会希望的量。

成本策略

技术突破

新纳晶突破业界难题产业发展是否已驶过“拐点”?

苏州LED照明**企业———苏州新纳晶光电有限公司日前宣布,他们生产的LED发光芯片发光效率达到180流明每瓦!

台湾科技大学教授、LED行业知名学者萧弘清曾断言,当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180流明每瓦的时候,将会迎来整个LED照明业的“拐点”。因为,达到这个效率后,意味着之前为了**散热等所做的“额外”设计,都将成为历史,LED照明的生产成本将会一步步降低。

除了跟自身技术发展瓶颈有关,LED照明产品成本**不下的另一个原因,在于这一行业整合集中度有欠缺。目前苏州共有LED照明生产企业102家,已公开的**申请量达到2240件,LED**授权1182件,名列全国大中城市**。不过,从苏州市32家主要LED照明生产企业在产业链的分布情况看,近八成企业集中于器件和集成应用的中下游环节,而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。一个近乎残酷的事实是:苏州约80%的功率型LED芯片仍需从国外和台湾地区进口。

新纳晶总经理王怀兵告诉记者,新纳晶*期将采购20台MOCVD(LED芯片生产的关键设备),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5亿元,对于苏州整个LED照明产业的优势整合将带来积极影响。下一步,新纳晶还将积极进行LED相关行业的产业链垂直整合,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。

现在,本地**企业高调宣布关键技术已实现突破,本地产业链也正在从应用端向前端快速延伸。苏州市经信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对LED照明产业的现状这样描述:“LED照明产品大致呈现‘两个20%’,即产品性能质量指标年均以20%上升,产品价格年均以20%左右下降。”“拐点”是否如约而至?我们不妨拭目以待。

运作创新

LED路灯改造成本6年收回合同能源管理能否实现“多赢”

如果能通过市场运作机制的创新,解决“正外部性”产品的成本难题,无疑是*理想的答案。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下,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种市场化解决方案。

苏州市经信委在调研中随机选择了三香路进行模拟改造测算,由苏州市某照明企业制作LED照明改造方案,改造后每年将节约用电量达到19.96万度,折合标煤达到80.6吨,每年节约电费达到17.8万元,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,成本不到6年即可全部回收。尽管路段选择是随机的,但该企业仍然认为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是**可行的。

显而易见,采用这一管理方式,**可把LED照明的节能效应转化成经济效益。苏州市工商联就LED照明产业发展提出建议,要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在线服务平台,一揽子解决该模式推进中因技术、信贷断层而产生的瓶颈问题,通过组织实施LED绿色照明试点示范工程,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,选择一批公共设施开展试点。今年市两会期间,市工商联把相关的提案提交给了市政协。

政策扶持

“有形的手”引导效应有目共睹家居LED灯具享受补贴尚待时日

如何让那些灯光照明的用电大户改用LED灯?要破解这道难题,撇开LED照明产品自身的发展成熟外,也离不开政府“有形的手”和市场“无形的手”的合力推动。

先来看“有形的手”———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。政府通过财政补贴,等于让纳税人分担了具有“正外部性”特点的产品的使用成本,或者说是把节能环保收益内化到了消费个体身上,从而推动了相关产品的普及使用,这种做法在节能灯取代卤素灯的**过程中的引导效应已有明证。

据苏州市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介绍,目前国家对政府办公楼、写字楼(写字楼装修效果图)等大宗用户的室内照明和公路、街道、广场等户外照明工程,只要招标采用指定品牌的LED照明产品,中央财政即按照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%予以补贴。而在新出台的《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》中明确提出,要“逐步加大财政补贴LED照明产品**力度”,不过眼下国家财政对于普通家用LED灯具尚无补贴计划,具体何时能把“家用”这一巨大市场纳入补贴范畴,恐怕也是广大LED照明企业梦寐以求的。

当然也要冷静地看到,财政补贴对某一产业发展有利有弊。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是无法撑起一个产业的,过去几年,另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———太阳能光伏产业的“惨烈”遭遇已给中国产业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。

此外,通过“有形的手”进行调控的手段还有多种,比如对淘汰技术的行政限制、征收重税,比如对新兴产业的财税优惠等方面的扶持。总之,“有形的手”如何发挥作用,从而能使得“技术溢出效应”*大化,这些都是留待决策层仔细考量、各方博弈的议题。

确立规则

信息不对称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“产业联盟+行业标准”能否自救

在LED照明产业,部分无良厂商走上了降低成本赢取市场的一条“歪路”———偷工减料。悲剧的是,在当下LED照明产品这样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,“良币”在竞争中反而屡屡败北,无序的市场上*后留下的也许只有“劣币”。

针对当前LED照明产品市场的“乱象”,苏州市工商联在提案中就建言:“要鼓励本市**企业尽快发起筹建LED绿色照明行业组织,抓紧研究制定LED照明产品的区域性行业标准。”市经信委在提交给市政府的调研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对策:“建立我市LED照明产业联盟”,“尽快组建苏州市LED绿色照明协会;加快组建产业联盟,跟踪国内外产业研发、检测和产业发展动态,推进区域技术和产品标准制定、知识产权保护,形成我市LED照明企业集群竞争优势。”

通过建立产业联盟、行业标准,让无序变有序,让信息不对称变信息透明,无疑是破解“劣币驱逐良币”市场困境*有效的突破点。

渝ICP备2024022750号-1

Copyright©2004-2024 3158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